订阅
北京供卵好吗 导语:在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诗词无疑是在这长河中最绚烂的珍珠。在历朝历代中,无数文人志士谱写出的诗篇百花争鸣,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在牙牙学语时就会被父母教一些唐诗宋词,其中唐诗可是占据了大部分背诵诗篇。 这都要归功于一个人—苏轼,苏轼以自己独有的风格改变了诗和词对立的局面,实施了一个新的创举,让诗和词可以相互媲美。苏轼的诗篇描写细致,抒发出的感情令人共鸣,在诸多诗篇中,例如“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等皆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现如今网红圈不少文案出自于古代诗篇,苏轼的诗句更是不例外。“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其实这句话是根据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曾王定国侍人寓娘》中的“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所改。 这首诗词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苏轼为友人王巩和柔奴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爱情所打动,因此写下这首诗词。在苏轼初担任湖州知州时,因他所作的一篇《湖州谢表》引发了政治动荡,被贬入狱。受牵连人数有二十余,大多被贬官外放,其中受牵连最深的就是王巩。 王巩因和苏轼关系较为密切,所以他被贬到生存环境最为恶劣的宾州。一旦被贬,王巩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朝一日还能回来,奴仆和歌妓留着也无用,就都遣散了。其中有一位歌妓不愿意走,甚至还愿意追随王巩和他一起去地处岭南的宾州。 这歌妓名为宇文柔奴,她原本家境不错,自己也是个能歌善舞、聪慧可人的好姑娘。可好景不长,家道中落,她为求生存不得不做了歌妓,后幸得王巩赏识,在王巩家中得一方安逸。二人之间的相处也十分有默契,柔奴怀揣这样的感激之情,已经上升至爱情。 她跟王巩来到宾州,生存环境十分艰苦。初到此处,两人更是无所依靠,但他们并没有被这样的环境吓到,反而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生活还算过得幸福。王巩好泼墨吟诗,而柔奴则清唱诗歌,翩翩起舞为他附和。 苏轼虽被贬,但心里一直记挂着王巩,担心他在宾州的生活是否如意。在几年后,王巩和柔奴可以北上返乡了,苏轼可以在一个宴会上与他们二人相见。在见面之前,苏轼担心他们二人饱经风霜,身心受损,他一直都心存愧疚。 但在宴会上,王巩仍然意气风发,柔奴也更加容光焕发,似乎在那个艰苦的生存环境中是在为他们镀金。苏轼对他们的遭遇仍然挂怀,尤其柔奴还是个弱女子,苏轼试探地向柔奴问道,在地处岭南的宾州过得应该很不好吧? 柔奴轻声说道,在我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简短的一句话让苏轼对她肃然起敬,激发了他的灵感,当即写下这首《定风波·南海归曾王定国侍人寓娘》赠予他们二人。在这首诗中,前两句他描写了王巩和柔奴的感情,以及柔奴的相貌和才情。后两句则是对他们二人的关心和挂怀。 网红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只是一句简短的文案,它可以适用于现代人抒发自己情感的各种场景下,但在了解苏轼写的原句后,才发现这句话的意境要比网红句高级很多,它升华了王巩和柔奴之间的感情。 这也侧面体现出作者苏轼的心情,苏轼的一生并不顺遂,导致他写的很多诗篇都是出自于他被贬和外放的经历中。但他不被官场的不良风气所染,一直坚持初心,面对这些处罚,他也坦然面对,不卑不亢,在逆境中也保持着自己最纯粹的心。 结语:苏轼的诗词体现出他的正面品行永不过时,让我们现代人也一直在学习。正如这首诗词,我们要学习王巩和柔奴对待生活的态度,认真负责,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的这句话也影响到了后人,白居易也曾写过类似的诗句,说自己本是生来就没有归处,但只要是让自己安心的地方就是归宿。 这句话表达白居易当时内心无拘无束的情感,对生活的豁达。苏轼和白居易的两句话放在一起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网红句可以抒发人一时的情感所得,苏轼的原句却教会我们要积极乐观地去与生活交手,不要害怕困难,坦然地面对,适应困难的环境,才能打败挫折。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