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海外支付宝充值 儿行千里母担忧,最近京沪两地的儿女,更是格外让母亲担忧。 从前催婚、催育、催工作,现在妈妈们更关心的是,你吃什么,喝什么,在做什么,抢到菜了吗... ... 在北京、上海的这段特殊时期里,我们可能会与妈妈产生争吵,或不理解,但为什么这段关系却怎么也吵不散? 因为“我和妈妈”是世界上最稳固的一段关系。 以下是一些在北京、上海打拼的年轻人,学会与妈妈重新相处的故事。 @Crystal 女 27岁 新疆人在上海 外企猎头 我和男友恋爱两年,打算今年结婚,本想让妈妈来上海见见男友,之后再一起去男友老家见见未来公婆。 可妈妈和疫情的消息,同一天抵达上海,于是妈妈和我、我男友、男友表弟,被迫一起生活了2个月。 妈妈自己做生意,典型的女强人。在老家,饭是我爸来做,妈妈基本上不沾烟火气,可现在来了上海,却要负责一家四口的一日三餐。 四口人的一日三餐,工作量不小 其实我们家物资不少,但就缺葱姜蒜这种隔离硬通货。因为不懂网购,手速也不快,妈妈几个早上都抢不到葱,于是我劝她放心睡,我来抢。 可最终我也抢不到,即使花了些时间向妈妈解释,她还是不高兴,每天在我们耳边念叨“没葱做不了饭”,搞得大家都很焦虑。 上海网友纷纷表示:葱姜蒜是硬通货! 因为我们四人生活理念不同,必然会有一些摩擦: 男友和表弟喜欢熬夜打游戏,妈妈更习惯早睡; 年轻人早起困难,妈妈看不惯我们的懒,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叫我们起来做核酸; 男孩们喜欢喝饮料,我妈爱喝茶。 不过庆幸的是,因为我家是防范区,社区发了一张通行证给我们,可算是让妈妈开心了,吵着要出门买东西。 上海部分防范区街道,会向居民发放类似的“临时出入证” 但我不愿意因为一个葱,让她出门后加重安全风险。双方僵持不下,我急了,提高嗓门说: “不要浪费时间了!出门很危险,也买不到!” 妈妈听完,生气地进了房间,坐在那掉眼泪。 她觉得我不做饭,一点不知道做饭的难处。物资就那么几样,她每天琢磨怎么能变着花样地做给我们吃。以前不用炉子的人,现在居然要计算一根葱尾巴能用几天。 平时我们母女异地,我常常因为工作忽略了她,一周视频两三次,一年才回一次家。现在妈妈在我身边,我却忘记了该如何与她相处。 后来通行证丢了,妈妈出不了门,又开始用各种app零零散散买了一堆。但我没再多说什么,妈妈需要什么我都尽量满足。 有时候我觉得哄长辈和哄小孩是一个道理。 男友和我妈倒是相处得挺好,从一开始的稍作矜持,到现在完全放飞自我,被我妈的投喂喂胖了5斤。妈妈看男友吃得那么香,非常开心,反倒嫌弃我吃得太少。 我在上海务工这么多年,节奏快压力大,这次能和妈妈同居两个月,这种慢慢享受生活,享受母爱的机会非常难得。感谢妈妈,能在疫情时期给我们带来非常温馨的每一天,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任油油 女 32岁 上海本地人 自由职业 我爸去世后,我和年近70的妈妈一直是两人住在一起。上海疫情爆发后,妈妈要去照顾独居的外婆,所以我们被分别管控在不同的小区。 万万没想到,在这期间,妈妈和外婆检测出阳性,又被送去隔离。 外婆一直疾病缠身,我每次打去视频电话,她都是迷迷糊糊,连话也说不清了。妈妈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急得睡不着觉,我只能一边安慰她,一边远程帮她们想办法,找外出就医的渠道。 后来终于找到了可以送外婆去治疗的医院,但床位紧张,只接待病情相对严重的老人,于是妈妈不能陪同照顾。 妈妈给我打来电话: “我该怎么办?” “我真的没办法了... ...” “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事?” 听到这些,我太心酸了。 平时我们母女为了不让对方担心,从来都是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可现在,妈妈终于开始依赖我,我却不在身边。我很想告诉她,以后感到任何困难,完全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解决。 现在,外婆顺利出院,妈妈也能回家照顾外婆了。我们家两代女儿,又都顺利的做回“妈宝”。 解封之后,我想当面告诉妈妈: 您这大半生一直在忙碌,担心这,担心那。这次过后希望您能更关心自己,稍稍慢下来,休息一下。 @宝廷 女 30岁 青岛人在北京 新媒体 因为疫情,我怀疑妈妈得了抑郁症。 除了上大学,我似乎没有离开爸妈这么久过。确定五一回不去家之后,我妈更焦虑了。 如果我五分钟之内没有回复妈妈的消息,她就会打电话过来,听到我的声音才能放心。 然后开始半个小时起步的嘱咐,说自己都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现在每天看一些消息,觉得我们既危险又安全。 @宝廷 还有个妹妹,姐妹俩都接收到了妈妈的连环关心 有天晚上十一点,她忽然来了视频,问我为什么没回消息,我说洗澡没看到呢,她就开始焦虑地各种念,情绪激动的时候还哭了出来,我直接懵了。 我告诉她,你得支棱起来,你要是这样的话,真疯了可咋办,我现在最大的焦虑就是你在焦虑。挂了电话,我开始思考,我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中老年抑郁方面的知识了。 不过我妈忽然发来了语音说,“我刚才在视频里看到你洗手间有双男士拖鞋,是我想的那事儿吗?” 我直接汗颜……妈,那是厕所专用的拖鞋! 类似这种,大家懂的,谁家厕所没有这样一双拖鞋呢? 我妈:你长大后,我既担心你晚上不在家,又担心你晚上在家。这么大了,天天晚上在家坐着也不正常... ...(此后省略一万字就恋爱展开的唠叨。) 言归正传,我觉得或许北漂们真的应该关注下父母的身心健康,尤其在长时间不能回家的时候,毕竟我们的世界天大地大,玩法多样。 他们就像是风筝的另一头,只能在原地眼巴巴地看着你自由飞。 对他们来说,世界是有限的。 @西西 女 26岁 海南人在北京 广告文案 北京爆发疫情的前两周,我的老家海口也出现了好多例确诊,与此同时,眼见着住在上海的朋友只剩下一顿口粮,我想给家里买个大冰箱,方便囤菜。 但是,却被我妈严词拒绝。 一开始,我以为她担心快递上门送货的风险。后来通电话时,她提起“冰箱计划”的流产居然嘎嘎嘎地笑,我才明白这事还有后续。 平时家里都是妈妈在买菜做饭,而我爸不干活,还要在吃饭时评论一番。但这回疫情严重了,妈妈因为基础疾病没打全疫苗,所以去市场买菜的重任,就落到了三针疫苗齐全的爸爸身上。 我和表妹都在北京漂着,这次疫情加重,妈妈照常关心我们时,我只能说些善意的谎言,减少她对我们的担心。 表妹口粮短缺,我却和妈妈说,她没有断粮。妈妈让我早点睡的时候,我回她说已经准备睡觉,其实我正在加班。 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能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屈指可数。 我想解封之后能立刻收拾行李回家,因为已经很多年没有在五一的时候回家了,也很多年没有看到小岛的初夏。 这次又不能回家,希望端午可以回家吃大肉粽,既然看不到初夏,就看盛夏吧。 @关关雎鸠 广东人在上海 数据分析运营 这段时间,我和妈妈最重要的一次“沟通”,实际上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争吵。 上海封城,大家都在居家隔离哪也去不了,因此,母亲的生活重心就全放在我身上,她很容易胡思乱想,比如看到我没有积蓄,整天用信用卡,就会唠叨我存钱。 我们很爱妈妈,但两代人观念不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就无法避免一些摩擦 我反驳道:“我不是你的附属品,你没有权利干涉我的生活。” 她带着哭腔说:“我和你爸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个世上就没有人能帮到你了,我只是希望你能有点积蓄,用来抵抗未知的风险”。 我明白她的关心,只是这种方式令我倍感负担。看到瘦弱的母亲夺门而出在楼道里哭泣,我心里特别愧疚,只能不停地道歉。 朝夕相处,足不出户的日子,妈妈也会说一些比较伤人的话,比如: “你永远都这样,说的话没一句可以信的。” “这不是你自找的吗?” 我其实都可以释怀,因为我永远爱她。 转念想想,她的唠叨其实很可爱:不要过于担心未来,享受当下更重要。 这种鸡汤,对当下的我很受用。 最近,妈妈开始把心思放在跟朋友语音聊天上,我们的关系要比疫情刚开始时缓和不少。 其实,我和妈妈的关系一直特别好。解封后,我想和她像往常一样,晚饭后拉着手散散步,周末逛逛公园,买菜回家做饭。一切如常。 ❤️ 长大以后,我们学会了职场生存,拿捏社交关系,但却没学过,成为一个懂事的成年人之后,该如何与妈妈相处。面对妈妈的关心,我们依旧幼稚地反抗,或是假装顺从,左耳进右耳出。 疫情封控之下,能重学和妈妈的相处之道,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盼来了上海的第一批解封,我们也能盼到生活恢复正常的那一天。到时候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在自由的空气下,好好听听妈妈准备的那些唠叨。 评论区聊聊: 解封之后, 你最想和妈妈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 作者 ✎ 三联生活实验室 图片 ✎ 受访者供图、互联网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