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饶雨SEO博客 https://www.raoyu.net 6月15日清晨,昌江石碌镇东风社区的居民王春美阿姨起了个大早,当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就在家门口,任务是清理东海河两岸的杂物。 水清岸绿生态美,鱼翔浅底竞自由,这在以往难得一见。 近年来,昌江把城镇内河整治纳入了“创文”工作的整体规划,加快石碌河、保梅河、东海河、南妙河及石碌干渠“四河一渠”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建设,力争把城区建设成“城绕水、水绕城”的文明生态布局。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钟圆圆 还景于民打造生态河道 王阿姨今年63岁了,就住在河那头的铁城路上,东海河上的小桥是她通往医院、大型超市的近路。 以前从桥上路过,王阿姨总能看到河面漂浮着垃圾,水体浑浊不清,河道里布满淤泥,散发着一股股臭味。河岸两旁杂草丛生,不少居民侵占河道建房,将垃圾丢入河中;部分地段缺少污水管网,排水设施老旧,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一到台风季节,河岸居民就遭了殃。东海河水位暴涨,大水越过堤坝,涌进居民家中,有时甚至能淹到二楼。 这种情况在昌江城区的“四河一渠”两岸十分突出,沿岸居民苦不堪言。 整治项目之后,河中的垃圾、淤泥被全面清理,两岸的铁皮棚、猪圈等建筑物被征拆,一排排崭新的护栏安装到位,杂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硬化路面和精心设计的景观。 曾因水质问题被列为劣五类水的保梅河,如今沿河污水管网达到6.1公里,沿河的生活污水基本收集入市政污水管网,水质已持续达标,环境逐步向好。 “‘四河一渠’的大部分水域位于城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昌江水务服务中心城水室相关负责人钟才文告诉记者,整治项目统筹兼顾居民需求和两岸景观、商业打造,实施了河道护岸治理、河道清淤、污水截污、拦河坝、连通桥等工程,周边社区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周边商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整治项目实现了还景、还绿于民。每天下午,王阿姨喜欢沿着东海河散步,一路走到文化公园。岸边凉风习习,夜里路灯亮起,流水潺潺,光影柔和。 还净于河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今年3月,“四河一渠”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河道水质明显提升,“城绕水”、“水绕城”的生态文明布局基本形成。河道变了,周边社区的环境、居民的意识也悄悄发生改变。 “河道这么干净,我们住在附近,有义务保护好这些成果。”志愿者队伍里,许多人都是周边社区的居民。 2022年2月,昌江黎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揭牌,标志着该县新一轮“创文”攻坚战打响。 昌江常态开展每周三“创文日”活动,全县12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8个乡镇分片包干卫生责任区域,对城区背街小巷及乡镇辖区进行全覆盖清扫保洁。河道管理员定期清理水面上的垃圾,社区划定了专门的垃圾投放区域,安装分类垃圾桶。 2021年,一大批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的系列活动中。 “四河一渠”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昌江凝心聚力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典型缩影。走在昌江县城的街头,街道宽阔整洁,秩序井然,树木、花草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志愿者和交警构建起流动的城市文明风景线。走进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垃圾分类等公益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商户主动承担起“门前三包”的责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社区居民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美颜”、“添彩”…… “全国文明城市是体现一个城市整体水平的最高荣誉。近年来,昌江举全县之力创建文明城市,扎实推进各项创建任务。”昌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符东彪告诉记者,昌江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年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高位推动抓创建。 昌江将县城划分为10个大网格63个小网格,建立网格化联勤联动作战机制,每个网格安排创建力量,形成包点单位与职能部门联勤联动的作战体系。 符东彪说,下一步,昌江将边创建边巩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开展“门前三包”、交通秩序、人居环境等专项整治,打造“花园型”城市;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进社区、下乡镇,形成促进“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昌江将力争以优异成绩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昌江力量。 (文章来源:南国都市报) 文章来源:南国都市报![]()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