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GK http://www.gkfx-yyds.com 事件 5 月9 日,央行发布2022 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稳增长是货币政策当前首要目标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重申了今年经济发展的困境,经济下行,通胀相对可控是当前经济周期运行的主要特征,而经济增速又会影响就业,因此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增长。稳增长的关键在于稳实体经济,根据货币政策报告的表述,目前“餐饮、零售、旅游等接触型消费转弱,部分投资领域仍在探底;一些企业出现停产减产,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货运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出现摩擦,经济循环畅通遇到制约”。面对实体经济出现的种种困难,我们认为货币政策还应继续发力、提前发力,尤其是通过总量和结构性工具纾困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存款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 本次货币政策报告的专栏3《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是一大看点。首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参考的是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 年期LPR 贷款市场利率。其次,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对银行的指导是柔性的。再者,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给予适当激励。 我们认为,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 年期LPR 为利率锚做到了长短兼顾,而“柔性”给予了不同银行的调整弹性,以便于根据每家银行自身的发展特性自主决定实际的调整幅度,这也呼应了“市场化” 的本意。但同时行业给予适当奖励也意在鼓励金融机构尽快尽早的进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而这些奖励也可能会影响宏观审慎评估的结果,因此虽说是“柔性”,但对金融机构的响应速度和力度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刚性”的约束。 负债成本下降才能带动贷款利率下降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宽松工具持续加码,但效果欠佳,原因在于传统不畅。2015 年以后商业银行净息差呈下降趋势,且近几年基本稳定在2%附近,反观银行业市场交易最活跃的10 年期国开债,其到期收益率保持在3%附近,高于净息差收益。若非信贷业务的盈利水平高于信贷业务,金融机构便会倾向于非信贷业务,由此资金也就越容易在金融体系内淤积并形成空转,而实体经济获得的信贷规模相应减少。只有负债成本降下来了,信贷的利率才能相应下降,这也是目前要着力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所在。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持续;政策超预期。 (文章来源:湘财证券) 文章来源:湘财证券![]()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