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沉浸式体验剧本杀 https://www.td010.com 近日,上海新增死亡病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17日,上海新增3例死亡。 18日,新增7例死亡。 19日,新增7例死亡。 20日,新增8例死亡。 四天新增累计25例死亡病例。 一方面是持续出现死亡病例。 另一方面,上海新增感染人数也高居不下。 上个月底的时候,新增感染才三万。 如今,后面要加个零不止。 以目前形势来看,上海疫情一时半会,怕是难以平息。 上海不安,全国皆危。 这不只是危及大家健康。 更关键的是,会危及我们日常生活的稳定。 这段时间,除了上海,很多地区管控都有升级。 想必大家也都感受到各种不便和压力。 有人上不了班。 有人上不了学。 有人好不容易盼来假期,却哪儿也去不了。 疫情下,众生皆不易。 今天我就跟大家谈一谈,面对这场持久战,我们能做什么,能准备什么。 科学看待病毒 不必过度恐慌 上海疫情,其实是我们认识病毒最好的机会。 有人可能说,新增死亡,这不就说病毒还是会要人命吗? 不。 新增25例死亡,不等于说,有25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 我们来看官方通报。 这四天,新增死亡25例。 但死者都是老人,且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 比如脑梗,高血压三级,合并冠心病等等。 也就是说,这些老人顽疾缠身。 感染奥密克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病情。 但上海卫健委说,直接死因,是由基础疾病导致。 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 17日、18日新增10例死亡。 这些老人,均没有接种新冠疫苗。 17日当日,又新增16例重症。 统计显示,这些重症只有一例有接种疫苗,其他人均无。 这些都是来自上海疫情的数据。 真实性毋庸置疑。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两点。 1,作为年轻人,不用对病毒过度恐慌。 奥密克戎传染性强,但毒性弱,威胁对象主要是老人,以及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2,如符合条件,安排家里老人及时打疫苗。 老人打疫苗条件,大家可自行搜索。网上遍地都是。 我只能说,能打尽量都打。 从个人角度讲,疫苗能减小感染概率,削弱发病症状。这是对老人最好的保护。 从防疫大局看,以后考虑放开,老人接种率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有数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2.64亿,约有20%人还没有接种疫苗。 算下来,就是5000万老人。 相当于西班牙全国人口,我们不能弃之不顾。 这个庞大群体接种情况,很可能会影响我们未来选择何种防疫模式。 特殊时期求稳 不要盲目投资 说完病毒,再谈生活。 现在全国防疫一盘棋。 未来形势如何,不妨看看疾控专家的态度。 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 首席专家吴尊友说: 我们在思想上要做好与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 我们既要进一步增强战胜新冠的信心,同时又不被那些过于乐观的,像“今年疫情要终止了”的信息所蒙蔽...... 也就是说,疫情短时间不会结束。 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会跟病毒持续斗争。 怎么防疫,这是国家的事。 我们相信国家的选择。 但作为老百姓,面对这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投资,一定要谨慎。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 在内蒙古,有个小伙跟朋友聚餐。 聊着聊着,哭得稀里哗啦。 原因就是前段时间,盘了一家烧烤店,投了不少钱进去。 没想到刚开张就遇到疫情。 亏得血本无归。 线下行业难。 互联网行业也不容易。 因为全国经济一体化,任何行业都不是独立的存在。 比如,大家都不去吃海底捞了。 海底捞收益直线下降,然后海底捞就会缩减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工厂一看,我靠,赚不到钱了,那我把广告砍掉吧! 广告投放一少,我们自媒体人也要哭了...... 上周末,跟一位创业者聊天。 他问我,现在收购公众号,还可行么? 我回答是:要慎重。 之所以这样说,不是觉得行业走下坡路,而是觉得大环境还不明朗。贸然投资,风险太大。 当然,这建议也是给所有读者的。 关键时期,不要贸然投资。 更不要轻易创业。 以前创业是九死一生。 现在创业可能就是九十九死一生。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少负债,多留点现金,才是最稳的选择。 一定要关注新闻 自疫情后,我每天早上拿起手机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头条资讯APP。 然后迅速浏览一遍,看当下有没有什么突发事件。 一方面是源于工作需要。 另一方面是,当疫情(或灾难)预警来临,我希望自己能第一时间做准备。 以保障自己和家人渡过难关。 就拿上海疫情来说。 很多人在“封城”后,不到几天时间,就断粮了。 有的人就牛逼了。 “封城”前,就把冰箱塞得满满,足够吃上两个月。 有人各类药物也提前备好,以防不时之需。 网友看了都忍不住感慨:这种人,就是灾难片里能活到最后的人。 当疫情来临,人跟人的反应速度,为何相差这么大? 关键原因在于,获取新信息与否。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获取新信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关注新闻。 看到自己城市疫情不对劲。 然后立即进行针对性搜索,多观察,多思考。 一旦有必要,就要做好“准备”。 未雨绸缪,是为自己考虑,也是为家人负责。 工作不要摸鱼 保持危机意识 前段时间,大厂减员的事,想必大家也知道。 然后就有网友问了,既然要控制成本,为什么是减员,而不是降薪呢? 我的看法是,减员是放弃最差的员工。 降薪,则是把优秀员工逼走。 比如某互联网大厂要减员20%。 不用想,肯定是淘汰能力最弱的员工。 然后把工作量,往其它员工身上压一压。公司整体影响不大。 要是全面降薪20%。 这优秀员工可能就留不住了。 因为人家实力突出,跳槽选择本来就多。 而一旦优秀员工大面积走人,公司,危矣。 所以,这给我们什么提醒? 作为打工人,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危机感。 不要躺平,不要摸鱼。 不说一定要优秀。 起码,当危机来临时,不要让自己成为最先淘汰的那一部分。 不求为防疫做贡献 只求不要祸害他人 我们再把话题回到防疫本身。 上海刚“封城”那会,有很多人往外跑。 隐瞒行程,拒不上报。 专坑自己家乡。 现在疫情已多点开花。 各地“毒王”,依旧层出不穷。 4月17日,山东聊城新增一例感染者。 经调查,此人是外地来的,有故意隐瞒行程。 4月18日,聊城又一例新增。 谁能想到,这个小阳人更坏。 确诊之前故意隐瞒行程,经常在中风险地区来回跑。 聊城多个街道,都处于风险之中。 前天,合肥也爆出一个新闻。 一男子隐瞒行程回家。 结果,导致一家五口感染。 病毒传播不止如此。 确诊之前,他还坐过2趟高铁,去过多个公共场所。 合肥,惨了。 多人被隔离。 传播链延长,导致一名护士感染。 连该男子附近一座学校,也被迫停止线下教学。 看到这些,我真是愤怒又无力。 中国疫情2年。 严防死守2年。 这一路,我们承受了多少代价。 医务人员冲锋陷阵。 老百姓居家配合。 大家都盼着疫情稳定,生活回归正常。 可是,每当努力攒着攒着,就快要实现够着“目标”时,就有个别老鼠屎跳出来,从底下踢一脚。 多少成果,付之一炬。 所以,文章写到末尾。 恳求每个人,都积极配合防疫,千万别隐瞒行程乱跑! 疫情下,谁都不容易。 但这个“不容易”,绝不能成为我们祸害别人的理由。 曙光终会来临。 而在此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不气馁,爱自律。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