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IC http://www.ic-yyds.com 上海疫情,依然是全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 前天,一段隐秘的电话语音流出,引起轰动。 听完这段录音,才发现真相和我想的不一样…… 上海到底怎么了? 截至4月14日,上海累计感染者已高达26万。 每天确诊的数字不停增长…… 14日,3200例确诊,19872例无症状感染者;13日,2573例确诊,25146例无症状感染者;12日,1189例确诊,25141例无症状感染者;11日,994例确诊,22348例无症状感染者;10日,917例确诊,25173例无症状感染者; 国家卫健委称,上海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预计未来几日仍将处于高位。 正是春色最好的四月天,上海却被困于“寒冬”。 疫情下的上海人,真的太难了。 他们一人一管,一天一检,喉咙都捅出茧子来了。最难的还是物资,疫情交通管制,外面的菜都运不进去。 视频中,一位社区书记和居家隔离想要外出复工的护士沟通。 书记说着说着就哭了: 我们现在很缺人手,但是我们不能放错人。你给我写一个保证书,你外出就是为了复工。 护士听完也哽咽了,答应直接住医院。 但书记立刻反驳,不可以! 如果你住医院,家人怎么办?不外出根本买不到东西,你出去就往家里带东西。你附近邻居有需要的,你能帮也尽量帮一下。 光是听到书记的话,小语已经哭成泪人。 这次的变异病毒,打得上海措手不及。 近日,一个大白的视频被刷上抖音: 在某一个小区里,居民们看到了大白前来为他们送物资。 但在停放电动车的时候,因为筐子里东西装的太重了,电动车瞬间倒了。大白想都没想,直接扑上去扶住,个人力量有限也跟着撞在了车上。 那一下,看得人都痛。却依然不乏喷子: “都是有偿的,觉得辛苦可以不去啊。”“装什么装,就是为了赚钱,卖什么惨……”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过得容易...... 很多人会问,既然这么难?为什么不直接躺平算了? 甚至他们直接提倡效仿国外。 有人说: “外国疫情没有取得胜利,但是结束了,中国疫情非得要取得胜利,但结束不了。” 也有人隔岸观火: “新冠对年轻人根本没影响。别拿个别死亡当作宣传。极少数人死亡那就是命。” 还有人把新冠当作流感,嘲讽道:“防疫措施防晚了,75年前就应该开始防疫,毕竟流感一样的病毒每年换季都有。” 说来说去无非两点: 1,躺平后,人们才能过上正常生活。 2,感染也没事,就是流感,小病。 看到这,小语心头一凉。 曾记得,有人曾问张文宏医生,接种了这么多疫苗,为什么还不能躺平? 张文宏医生是这样说的:“准备都没做好,能躺平吗?” 专家都说没做好准备,网友到底是哪来的底气? 抗疫时间持续久了,容易进入疲态,这很正常,也能理解。但目前,病毒不断变异,人类对它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在不做好准备的前提下躺平,将面临什么后果?一旦放开,将付出何等代价?“躺平”听着很美好,它营造出一种假象,新冠结束了,可以尽情狂欢,可真有那么美好吗? 高喊躺平令人振奋,很多人却忽视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们承受得起躺平的代价吗? 放眼国外,很多国家已经躺平了。 2021年9月10日,丹麦宣布不再把新冠归类为“危害社会的传染病”,并取消大量社会限制。这是准备和新冠“和谐共处”了。 但新冠能同意吗? 从数据上看,显然是丹麦一厢情愿。 丹麦累计确诊超294万。 要知道,截至2021年3月,丹麦人口数量才583.7万。 后来,奥密克戎来势汹汹,丹麦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接近5万。 看看瑞典。 2022年2月3日,瑞典宣布,把新冠降级为普通传染病。此后,瑞典的街上、酒吧,人满为患,而且没人戴口罩,似乎梦回2019年。 但瑞典累计确诊破249万,是不争的事实。 看看韩国。 2021年11月,它开始实施“与病毒共存”计划。可没过多久,又宣布全面转换防疫体系。 结果无非证实了,躺平容易,收拾烂摊子难。 这不,3月17日,韩国又破了纪录——日增新冠确诊病例超60万例,新增死亡429例。 一步错,步步错,不是开玩笑。 当下,奥密克戎十分猖狂,我们有必要好好认识一下它。 先来看看它的的特点。 2021年11月28日,世卫组织表示:“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相关的全球总体风险被评估为‘非常高’。” 无论是传染性、传播速度还是隐匿性,都像开了二倍速。 更糟糕的是,它变化多端。从奥密克戎毒株BA.1到BA.2,再到新毒株XE、XF、XD。 那么,问题来了。 它不断演变,毒性会越来越轻吗? 不一定。 决定毒株变异因素的是传染性。毒性只是其变异过程的一个副产物。谁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比奥密克戎更强的毒株。 再来看看病死率。 比如英国。 据数据显示,相同人数下,德尔塔流行时,死亡16人;奥密克戎流行时,死亡22人。 比如一直走“共存”路线的美国。 2020年,新冠爆发,月均死亡3万多人;2021年,德尔塔肆虐,月均死亡4万多人;2022年第一季度,奥密克戎流行,月均死亡5万多人。 再比如中国香港。 今年年初至4月7日,因新冠死亡病例逾8000例。而前几年的冬季流感季,因流感死亡病例累计350多例。 4月12日,世卫组织再次强调:“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各个数据都在反复提醒我们:奥密克戎绝不是“大号流感”!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持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抗疫精神,坚持动态清零,不能躺平! 如果现在躺平,一线医护和基层工作人员所做的所有努力,全都白废了! 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有人在拼命保护我们。 为了加快检测速度,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的医生们,用单手拧标本瓶盖。手指皮被硬生生地磨掉,血肉模糊。 一支核酸小队,最起码要采样数以千计,采到800多人的时候,手都在发抖。给了给老人做核酸,爬8、9楼都是常态。 凶猛的病毒面前,冲在前面永远都是我们“大白”。 疫情的封控,物资变得很紧缺,一位志愿者们分享运物资的日常。 凌晨他们还在咬着牙拉运成吨重的物资,言语中,藏不住的疲惫。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我们破防了:“看着小区亮着的灯了吗?他们可能都在看着我们呢。” 前不久,上海小区一位老人不听劝要下楼溜达。 民警一时激动起来,对着他大喊:“你理解理解我吧,我现在有家都不能回。” 这位陈警官,已经一个月没回过家了,足足瘦了十几斤。只能睡在办公室里,椅子拼起来的床,他一米八的个子,脚都没办法伸直。 疫情下普通人很难,默默守护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更难。 另一名民警十几天不能回家,每次都只能在窗外看看女儿,女儿趴在窗户上撕心裂肺哭喊着“爸爸”。 “爸爸也想抱你啊,可还有很多人需要爸爸守护。” 舍小家,顾大义,谢谢你们。 昨天,小语听了一个来自上海的求救电话语音: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后来,所幸求助的老人,已经被成功转运走。 相信听过这个语音的人都知道,善良的人在问为什么,在说对不起……在叹息。 我也听哭了,特别是老爷爷最后那句“谢谢”,上海人太体面太懂事了,心疼。上海很难是真的,一线很辛苦是真的,没必要一再攻击谩骂,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添乱…… 请大家不要相互为难! 上海到底怎么了? 就像网友所回答的那样: 上海只是生病了。 在这些社区的志愿者、可爱的大白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语相信乌云散开便是晴天!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