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剧本杀游戏 https://www.td010.com “同中国相比,英国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英国媒体人汤姆·福迪1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奥密克戎的确比此前的其他新冠病毒变种致命性更低,但英国政府的“躺平式”抗疫方式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他同时表示,足够的证据已显示出,在过去两年多中,中国的抗疫政策比西方的“躺平”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更有利。 约翰逊/来源:新华社 今年2月,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了“与新冠共存”的计划,并表示自4月1日起取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限制措施和免费大规模检测。如今,英国“躺平”已过近两个月,但消极的抗疫措施不仅没让英国经济恢复,反而给了病毒更多“可乘之机”。彭博社援引最新研究数据称,3月英国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较2月翻了一倍多,目前整个英国共有2万多名新冠患者占用医院病床,为医疗系统带来沉重压力。与此同时,英国的医疗、教育、服务业也未能像很多人想象的一样“顺利复苏”。 福迪把英国应对疫情的政策称之为“民粹主义政策”。在他看来,英国政府之所以作出这一决定,不是出于对民众健康的关注,而是出于对个人主义和经济至上的偏好。 “英国的抗疫政策说是‘与病毒共存’,但实际上就是简单化地假装疫情不存在”,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英国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符合公众利益的、连贯的抗疫策略。“于是,当政府宣布‘自由’时,民众却在不断死去。” 这名英国媒体人认为,相比而言中国的抗疫策略在过去两年多中“在整体上是成功的”。他表示,中国采取的是一种“先发制人”的策略,比如全民检测,它几乎消灭了病毒。已有足够多的客观证据显示,中国的抗疫政策对经济更有利,它使得中国保持了增长和稳定,而不必像西方经济体那样不得不采取数万亿美元的刺激措施或债务,也使中国的贸易安然度过难关,保持了繁荣。西方期待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然而,作为抗疫“优等生”之一的中国,却一直是西方舆论中受到攻击最多的那一个。近日来,更有舆论炒作“奥密克戎只是一场大号流感”,中国应改变“动态清零”策略。 对于这种论调,福迪认为,从疫情暴发的第一天起,西方就在利用几乎每一个可能的议题来攻击中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完全被“武器化”了,被用来尝试破坏中国的政治信誉体系。 “中国抗疫成功的事实要么被忽视,要么被冷嘲热讽。每一次抗疫行动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都会被大肆炒作利用,被宣传成为所谓‘中国残暴政治’的例证,却忽略了这些抗疫政策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这名英国媒体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我也认为中国的抗疫政策可以考虑更加灵活一些,以适应最新情况,但西方在这个议题背后的政治操弄不应被忽略。” 在福迪看来,西方政客和媒体正在从意识形态斗争和世界领导权争夺的角度来解读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把批评中国的抗疫方式当作一种诋毁中国政治模式的手段,推动相关宣传,在疫情的每个阶段都攻击中国,从所谓的“掩盖真相”“实验室泄漏”论,再到攻击中国疫苗,都是如此。“他们想要的就是,中国明明做了正确的事情,却得不到任何赞誉”。 来源:环球时报中英文版报道组 延伸阅读 中国媒体"造谣"世卫组织疫情报告?光学好英文远远不够 今天,中国的微博和微信等社交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则消息,称有中国媒体“造谣”世卫组织于4月12日发布的最新新冠疫情报告,隐瞒新冠疫情在全球已经呈下降趋势的信息。 一些自媒体账号甚至还抛出了诸如“学好英语很重要”的说法,攻击这家媒体对原文为英文的世卫报告的“错误报道”。 然而,耿直哥核实后却发现,虽然学好英文确实很重要,但光学好英文,还远远不够。 首先,耿直哥先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 在北京时间4月13日早上6时12分,某新闻媒体在其微博账号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内容是世卫组织在4月12日发布了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的报告,其中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导致了大量的住院和死亡病例。 这条微博还称,这则消息是另一家中国的新闻媒体发布的。 新闻截图 然而,这则消息很快在微博上引起了争议,部分自媒体账号和网民开始指控刊发这则消息的中国媒体“造谣”,在简体中文网络欺负“没人看得懂英文”。 而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世卫组织在那份每周新冠疫情报告中提到的明明是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出现了持续下降,且过去几周这两项数据也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网友评论 在这些人的指控下,网络上很快又出现了诸如宣称中国媒体是“为了清零(政策)的合理性,编造世卫报告”的说法。 网友评论 之后,这一舆情又蔓延到了微信空间。一些微信自媒体账号也打着“学好英语很重要”这样的噱头,指控那家报道了世卫组织疫情报告的新闻媒体在“歪曲”报告。 其中,一个“教育自媒体”账号还在“查了一下”世卫组织的报告原文后,看似有理有据地宣称,那家中国媒体的问题并不是失实,而是选择性呈现信息,即虽然世卫的报告中确实有奥密克戎毒株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的说法,但也说了过去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双双下降”这个“最重要的核心观点”。 自媒体文章截图 同时,该自媒体同样抛出了“学好英语确实很重要”这样的说辞。 自媒体文章截图 耿直哥相信,如果大家读到这里就停止阅读的话,可能真会以为是那家媒体在“歪曲”世卫组织的报告了吧?甚至于那些对我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有异议的人,如果只看上面这些指责那家媒体的内容,恐怕也会以为这是中国媒体为了支持“动态清零”政策而“故意歪曲”世卫的报告了吧?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是,这些对那家中国媒体的指控,全都错了。 首先,那家媒体并没有选择性呈现事实。 耿直哥在查阅该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在4月13日发布的滚动快讯新闻后,发现引起网络争议的那段“奥密克戎导致出现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的信息,是该媒体在4月13日凌晨5时11分发布的。但在当天早些时候的4时47分,该媒体还发布了一则题为“世卫组织:上周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超722万例”的新闻。 媒体滚动新闻截图 而在这则新闻的正文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家媒体报道了世卫组织在报告中提到在过去一周(4月4日至4月10日),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较前一周减少24%”,新增死亡病例“减少18%”等内容。 换言之,这家中国媒体并没有“选择性呈现信息”,只不过由于是滚动报道,所以分两条发布了世卫报告中的内容。 新闻内容截图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世卫组织的报告中虽然提到了过去一周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减少,且过去三周都在连续减少这样的内容,但世卫组织在其报告的原文中紧跟着写了这样一句话: “这些趋势应该被慎重地解读,因为多个国家正积极地改变他们的新冠肺炎检测策略,导致整体的检测数量降低,从而导致被检测到的病例数降低。” 下图,是这句话的英文原文及其所在报告中段落位置的截图,耿直哥也一并贴出来给大家参考。 世卫报告截图 不过说实话,耿直哥挺难理解那些“英文好”的人,在之前指控那家中国媒体“选择性呈现事实”时,为何却偏偏将这个重要的信息给“漏”掉了……是因为英文不够好?还是因为他们自己才是在“先入为主”地歪曲信息呢? 至于那家中国媒体引发争议的“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的报道内容,也是真实存在于这份报告之中。这段内容出现在报告的“风险评估”部分。 世卫组织在该部分指出,尽管自2022年以来“很多成员国”都被发现在“减少(新冠肺炎)检测”,但新冠疫情仍在继续——且传播得很猛烈,对于那些没打疫苗的高危人群来说,他们的死亡情况也十分严重。(我们也贴出了这段话的原文和在报告中的所在段落,如下图所示) 世卫报告截图 世卫组织还在这部分指出:尽管奥密克戎的毒性有所减弱,但大规模的病例增加已经导致了大量病例的入院,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更多压力,一些国家甚至还出现了与之前几轮疫情中峰值相同甚至更高的死亡病例数。(原文及其所在段落如下图所示) 世卫报告截图 那么综合世卫组织在这份4月12日的疫情周报中的信息,我们就不难发现那家中国媒体的报道并没有什么问题,世卫组织对于新冠疫情的发展趋势更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尤其是,世卫组织不仅没有被所谓的新增病例数和新增死亡病例数表面上的“双双下降”所迷惑,清楚地指出了这与各国减少检测量有关;该组织还清醒地看到,奥密克戎虽然在重症和死亡上没有前几波疫情猛烈,但其所带来的大规模感染却令感染者的基数大大增加了,所以仍然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很大冲击,甚至会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更高的死亡病例。 这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最后,再回到耿直哥本文最开篇时提到的那句话上,想了解一个事情的全貌,光靠“英文好”“语言好”,其实还远远不够,首先就要抛开先入为主的情绪,学会客观地看问题,多角度的看问题,而不是“顺我者真理,逆我者造谣”。而给一个人口大国做防疫决策,更要通盘考虑更多方方面面的因素,那可比在网络上敲击键盘要难太多太多。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真相被澄清,一些最初指责那家中国媒体的自媒体号,已经主动删帖了。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但也需要理性的态度。 作者:耿直哥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