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白癜风传染吗 最近,又一部国产剧迎来收官。 这部剧从一开始就口碑炸裂。 豆瓣开分高达9.0。 完结之后,更是涨到了9.1。 与年初的《觉醒年代》《山海情》,稳坐今年国剧前三甲。 没错,说的就是《功勋》。 鱼叔之前没有特意推荐这部剧。 主要因为这是一部单元剧。 六集为一单元,每个单元讲述一个独立的故事。 每个故事也都是由不同导演、演员拍摄,题材、类型也都有所区别。 这样的形式,难免会让人稍稍抱有一点顾虑: 会不会每个单元的质量参差不齐呢? 好在,追到大结局,这个疑虑被一扫而空。 可以说,整部剧是从头燃到尾。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拉胯、拖后腿的。 全部看完,更是浑身感到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今天,就借着完结之际,为大家好好复盘一下这部作品。 《功勋》 这部剧的阵容就不多说了。 导演、编剧、演员,几乎都是国内顶级。 如此大手笔,自然是因为本剧的题材丝毫不可怠慢。 《功勋》,所讲的正是我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 他们都是在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 每一个名字,都金光闪耀。 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超越常人的传奇经历。 既克服了不可思议的困难,也创造出辉煌卓绝的奇迹。 这,也正是吸引我们观看的第一点。 而在八个人物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能文能武李延年》这个单元。 由于同样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恰好与当时影院热映的《长津湖》形成呼应。 而在很多网友心里,甚至认为比《长津湖》拍得好。 与电影不同的是。 李延年的故事发生抗美援朝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中朝人民军队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坐到了谈判桌上。 但双方仍旧对于停战协定的细节,尤其是军事分界线的分歧极大。 美方盛气凌人,我方也绝不退让。 谈判破裂,只能继续靠枪炮说话。 我军的任务,是要将美方重新打回谈判桌前。 这样的重任,也就落到了每一个前线部队上。 李延年到他率领的部队接到任务要占领346.6高地。 影片着重讲述了李延年的三大奇功。 首先,是攻下高地。 这任务就不轻松。 他们的对手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美军王牌——骑一师。 这块硬骨头,可不好啃。 好在有李延年,在战前部署中献上奇策。 先闹出大动静,侵扰对手,趁势完成侦查与排雷。 等对手放松警惕,再发动总攻。 果然,李延年的计策发挥了奇效。 整场战斗只花了不到一小时就取得了胜利。 领导听到捷报,简直笑开了花。 不过,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第二个奇功,是扫除汉奸。 这也是本剧颇具特色的一部分。 志愿军队伍里,出现了一个国军特务。 一边窃取志愿军机密,一边策反志愿军中归顺的前国民党士兵(即解放战士)。 而李延年领导的连队里就有几个解放战士。 这些解放战士,由于之前的身份不同,常常和队里其他战友产生摩擦,甚至被排挤。 而且也受到了政治审查人员的重点关注。 怀疑其中还窝藏着其他内奸。 但李延年对自己手下的每一个兵都十分了解,不相信他们会被策反。 一向有大局观的李延年坐不住了。 他不仅违背命令,还带着这些解放战士擅自离开了军营执行秘密行动。 而这正是他的计谋。 他一边带着手下,佯装叛逃。 一边将自己的详细计划写信告知领导,希望得到支援。 既证明了手下兵的忠诚度,改变了他们在战友中的印象。 也完成了上级的锄奸计划,杀了汉奸,立下大功。 这项行动,正符合他一贯看中的军队士气和团结精神。 他说,「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 最后一个奇功,则是增援高地,坚守到底。 敌方失了高地,自然要拼命夺回来。 一边对高地进行猛烈攻击。 一边对高地周边持续进行无差别轰炸,试图阻断所有支援部队。 这时候,又是李延年发挥奇想。 观察出敌方的轰炸是有规律的,也有火力薄弱的区域。 只要按照一定的轨迹和节奏行进,就能最大降低伤亡。 果然,最后他们连队没有浪费一兵一卒就通过了封锁区。 真乃奇人一个。 在《功勋》其他单元里,我们也都能看到主人公各种异于常人的表现。 有的凭的是超越常人的专注与热情。 比如,「氢弹之父」于敏。 与世隔绝,日夜不停,争分夺秒地计算与研究。 有的,凭的是超越常人的韧性和不屈。 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忍受着别人的讥笑,坚持要找到「千斤稻」。 有的,凭的是超越时代的觉悟与信念。 比如,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倡议的申纪兰。 她始终坚信,男女平等,女人能顶半边天。 如此的奇才、奇志,以至奇功。 正是这部剧精彩的基础。 但如果只是拍了奇功。 并不能获得高口碑。 甚至还容易落入主旋律题材过于「伟光正」的窠臼里。 本剧的精彩,还在于拍出了这些功勋者最真实的一面。 即便做出了不凡之迹,靠的也是平凡之身。 他们都是人。 是人,就会有痛苦,就会有委屈,就会有软肋。 在功勋的背后,其实是血淋淋的「牺牲」二字。 李延年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 战场上的他一直念念不忘地,就是要记下每个烈士的名字,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 现实中的李延年,也同样如此。 91岁的他已经记不清当年战争的细节了,但句句都离不开当年的战友。 他知道,这份功勋不是颁给他一个人,还有处在身后的无数英魂。 这种牺牲不止发生在战争时期,也发生在和平年代。 比如「氢弹之父」于敏。 牺牲,伴随着他从事氢弹研究以来的漫漫七年时光。 于敏首先牺牲了自己。 于敏本来有机会出国留学,也打好了申请。 但在听到国内要研究氢弹的时候,他二话不说,抛下快要写好的论文和心心念念的机会。 同意加入。 之后,他要受尽各种委屈。 有同事的。 因为没留过学,他在研究时,一度被留过学的科学家排挤。 也有邻居的。 在于敏没有任何消息的日子里,被街坊邻里延伸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有人说被开除了,还有人说是政审出了问题。 总而言之,他被所有人避之不及。 于敏也牺牲了自己的家庭。 在功勋的背后藏着他对家人的亏欠。 又因为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不能向家人说明自己的工作性质。 在妻子质问的时候,他只能打哈哈。 同时,因为他老不在家,对妻子疏于照顾。 妻子怀孕的时候,他不在。 只留妻子一个人颤颤巍巍地走向医院。 妻子生病,他去医院买药的时候,连妻子发烧多少度、拉不拉肚子、要挂哪一科都不知道。 结果是白跑一趟。 最后,还被同事叫走,继续投入工作。 也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好不容易回趟家,结果发现儿子都不认识他了,叫他叔叔。 作为丈夫、父亲,于敏始终是缺席的。 这样的他,被迫成为了许多人眼里的「渣男」。 但他必须割断事业和家庭、社会的联系。 甚至在氢弹爆炸成功之后的21年里,他都要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而对于牺牲的东西,他不是不想要,而是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但。 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后悔过。 当然,牺牲也不只是他一人。 研究团队中的科学家都要面临着这种牺牲。 有因为多度操劳,患上肺结核的。 最终倒在了工作上。 有因为飞机失事献出生命的。 坠亡之前,还要想着用自己的肉体保护住研究资料。 一个功勋,只是最杰出的一个代表。 真正为国做出贡献的,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功勋者。 对于他们,我们同样不应忘记。 今年不愧是主旋律大年。 从《觉醒年代》到《功勋》,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极高的口碑。 这其中,当然不止是故事本身的传奇,精彩。 也是因为创作团队满怀着诚意与尊敬,踏踏实实地拍摄。 没有一味地拍出人物的高光时刻,而是力求平实地还原出他们在日常最本真的模样。 让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温度与人情,呈现出立体、生动的形象。 而且为了能够更加的贴近角色,剧组还进行了全方位的还原。 比如,在李延年单元中,剧组的开拍日期与346.6高地战役的日期是一样的。 在申纪兰单元中,尽管申纪兰的家乡早已换上了崭新的容貌,但导演依然坚持在申纪兰的家乡拍摄。 因为「申纪兰一辈子没离开过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 此外,这部剧还塑造了非常精彩的群像戏。 故事中的每一个配角,但刻画得非常生动。 比如,李延年单元中的一位战士。 他不慎踩到了地雷,还被敌人射中。 但为了不影响大部队的行动计划,他坚持踩着地雷,不动也不出声。 仅仅一个小任务,他也创造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本剧看似是在拍摄8个功勋者。 实际上也在拍摄共和国历经的一件件大事。 更在拍出传奇故事的背后,那份让人倍感缺憾的动人。 每一份功勋的背后,角色都经历了不同的艰难险阻和痛苦焦灼。 为了国家,为了人们,为了毕生的事业,他们舍弃了太多太多。 他们的人生中就算是最后获得成功,但也是有遗憾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遗憾才让这部剧一点儿也不显得悬浮,而是格外真实,感人。 这才是功勋故事,最好的呈现方式。 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功勋故事的番外,就是我们的现在。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