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维保记录查询 http://www.paawp.com “大象要去哪儿?”“大象到哪儿了?”前段时间,全网都在关注迁徙路上的云南野生亚洲象群。今天下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事实上,不仅亚洲象群被温柔以待,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故事还有很多。翻阅《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一组数据格外醒目: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利用,给自然生态留下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得以取得显著成效。 “几种生物的消失有时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就像飞机上掉几颗螺丝钉并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一样,但随着更多螺丝钉的消失,地球将会面临艰难的困境。”一位生态学家曾以螺丝钉作比,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无论肤色、种族、语言,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最大的公约数。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在于提升治理能力。中国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到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从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到引导公众自觉参与,从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到借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近年来,中国不仅在全方位织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而且倡导并努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确定目标,并且有能力达成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愿景才不会落空;命运与共,并且推动各国共同治理,才能在保护的基础上构建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呼唤实际行动和有力作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一系列务实之举,彰显着中国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中的决心和信心。正如参会采访的一位记者所说的,“又多又好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摄于会议现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COP15新闻中心,几幅大型长卷壁画总能引人驻足。绿孔雀、黑颈鹤、松雀鹰等国家保护动物惬意栖息,高褶带唇兰、富民枳、香水月季等珍稀植物姿态万千。这次会议将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相信,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携手同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