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刘禅投降后写了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2022-01-25|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三国志·蜀志》公元223年,......
5645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热电视剧 https://www.5664.xyz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三国志·蜀志》

公元223年,刘备之子刘禅登基称帝,直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之后,已然称帝在位41年的时间。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君王,但很难想象的是,刘禅却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很显然,在三国时期那个动乱纷争不休,兵连祸结的年代,能够执政如此之久,没有一丁点才能是绝无可能的。

或许,有些人认为刘禅之所以能够坐稳帝位,全靠诸葛亮的辅佐。不可否认,诸葛亮确实是政治、内务方面的顶尖人才,但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之后,刘禅仍然做了29年的皇帝。因此,很难说刘禅能坐稳帝位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

蜀汉灭亡之后,刘禅还用3个字打消了司马昭对他的杀意,让他安稳的度过了余生。

刘禅的才能

“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等典故,让刘备之子刘禅成了痴傻无能之辈的代名词。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刘禅是一个智力如常、宅心仁厚的国君。从史书中的一些只言片语,便可找到关于刘禅的客观评价。

在《史记》当中,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关记载称,说诸葛亮称赞刘禅的智慧,而后这番话被人转告给刘备,刘备听了之后很高兴的予以勉励。很显然,诸葛亮并非是阿谀奉承之人,而刘备也颇有识人之能。由此可见,刘禅绝非是痴傻愚钝之人。

另外,在北伐中原的问题上,诸葛亮曾急于北伐之时,刘禅还规劝过对方,称诸葛亮南征的时候远涉艰难,如今刚回来还没有怎么歇息,又着急北伐,精神方面难免不济。

诸葛亮死后,刘禅果断停止了北伐的策略,让蜀国趁机休养生息起来。而且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失控,他还拜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令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如此,两人权力相互交叉各有牵制,又各有侧重。

公元246年,蒋琬死后,刘禅开始“自摄国事,独揽大权”,由此,算是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局面。至此,再到公元263年刘禅降魏那一年,他总揽蜀国17年,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昏庸之辈。

然而说到底,只能说刘禅的才能还不错,但跟诸葛亮等顶尖人才的才能相差太远。以至于蜀国的发展虽然不错,但魏国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到了三国末期,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彻底打破,蜀、吴只能偏安一隅,魏国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趋势。

中山寨

公元263年,魏国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魏军大举进攻蜀国之时,被姜维率军所阻。但魏将邓艾另率一支偏师从阴平小道突入蜀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杀到成都,刘禅一看当下的境遇,便知自己再无抵抗的意义。

彼时,城内主降派纷纷劝谏刘禅投降。对此,刘禅心中虽然无奈,但也不想令城内百姓陷入战乱之苦,于是便主动出城投降。至此,蜀国便由此而终,灭在了北魏手中,也灭在了刘禅手中。

投降之后的刘禅,被司马昭掳掠到了洛阳生活。为了笼络蜀汉地区的人心,稳固蜀汉地区的统治,司马昭以魏元帝的名义将刘禅封为安乐公。除此以外,还将刘禅的子孙和原蜀汉的50余名大臣都封了侯。

当然,时间久了之后,司马昭就对刘禅等人不放心了。毕竟,司马昭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有没有反意,因此,一直想方设法要抓住刘禅的把柄,以便直接将其处死。如此,司马昭才能安心。

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及其他原来的蜀臣,并请了一些歌姬专门表演了蜀地的歌舞。结果,在司马昭观察的时候发现,一些原属国大臣泪眼婆娑,但刘禅却笑得很开心。还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言。

没有找到机会的司马昭当然没有放弃,反而将刘禅迁出洛阳,让其住到了远离自己的河南省鹤壁市的阿斗寨。想要看一看刘禅远离他之后会不会生出不臣之心。结果,刘禅只写了3个字,就将司马昭的杀意打消了。

究竟为何呢?原来刘禅在大门的门匾刻上了“中山寨”3个大字,司马昭了解过后才打消了心中的杀意。

中山寨的含义

对于司马昭放过刘禅一事,有很多大臣不解,但司马昭只说了一句“倒着读”便让众人恍然大悟。原来,“中山寨”倒着读便是“在山中”。其潜在意思就是刘禅决定余生便在山中隐居生活,绝无复出之意。

另外一层意思也很显然,与其说他是在山中,不如说是被司马昭幽禁于山中。如此一个人,还能跟蜀汉故地有什么联系呢?因此,当司马昭明白了刘禅的意思之后,便觉得此人对自己再无威胁,倒也不必去杀他了。

当然,除此之外,刘禅以“中山寨”三字自居,未尝没有暗示司马昭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只做“中山靖王”的意思。而中山靖王是什么人呢?中山靖王刘胜乃是汉武帝的异母兄弟,但跟汉武帝相比,却是一个实打实的纨绔子弟。

刘胜一辈子安于享乐,没有任何不臣之心。想来,刘禅也有这方面的意思。而司马昭显然知道了刘禅的志向,便也随他去了。

结语:

刘禅在洛阳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言,让其大名流传千古。人人都知道刘禅是昏庸无能之辈。然而,纵观天下大势,谁又能说刘禅当时的选择不是最好的选择呢?

事实上,刘禅打消了司马昭的杀意,于公元271年,病逝于洛阳城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算是安度余生了。如此看来,刘禅其实也有大智慧。参考资料:《三国志》、《史记》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新晨报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新晨报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