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希腊移民 http://www.worldhr.net/col.jsp?id=131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 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大多数家庭都是严父慈母,父亲总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好想从来都不和孩子亲近。就算是孩子先示好,也没啥用。 而母亲则和父亲的形象截然相反,她们总是温温柔柔的。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总是能顾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 “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哪种组合对孩子更好?李玫瑾告诉你 家庭成员区分角色很有必要 在家庭中,总归是要分红脸和白脸的。父母二人都很严肃的话,孩子生活过于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出现一点错误惹父母不开心。 这种孩子患有心理疾病或是走上歧途的可能性更高。压抑太久的内心在青春期爆发,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如果父母二人都非常好说话的话,也不是一件好事。说不定孩子就要在父母头上拉屎了。要是等到事情严重之后,父母还真是拿孩子没有任何办法呢! 这时候有人就会想,孩子就是孩子,父母怎么能够连孩子都管不了呢?这不就是长久积累的矛盾吗?一旦打下了溺爱的基础,想要改变可不容易。 慈母多败儿不是空穴来风 李玫瑾说:最好的教育模式是严母慈父。 相比于传统模式的严父慈母来说,严母慈父更加合理。提出这个想法的是李玫瑾教授。母亲要学得严格坚定,父亲要变得温柔和和善才行。 毕竟从2岁开始,孩子对于父亲的需求越来越大,男性角色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安全感和责任感。只要父亲一出现,就会莫名的踏实感。 据调查,从小被父亲带大的孩子,抗挫能力和调节自己的能力都更胜一筹。这是母亲带大的孩子无法媲美的。 另外,孩子之所以更喜欢母亲一些,不就是因为母亲从来都会打骂自己吗?即便是恨铁不成钢了,也只是抱怨几句而已。 而父亲变得温柔之后,也是会基于理性层面之上的温柔。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给孩子留下截然不同的想法和印象。 严母只是教育理念上的严格而已 一说到严母,很多人会认为,是不是要变成面瘫脸,冷冰冰才可以。每天要故意不和孩子亲近,否定孩子所有的想法和欲望,从不夸奖孩子。 这样未必有些过于偏激和极端了。正确的做法只是在原本的基础上稍加改变就可以。比如从前面对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就赞叹连连,变成如今有重大优秀表现之后再夸奖。 懂得使用夸奖,让孩子产生夸奖来之不易的概念。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可而加倍努力,增强自己的耐心和自身本领,戒掉原本的自负和轻薄。 这样的改变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毕竟夸奖次数少不是没有,准确地投放夸奖才是一个聪明的母亲该掌握的严格技巧。 羊驼妈有话说: 不同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误时,反应和表现是截然不同的。一部分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安慰,有时还会帮助孩子出气。 一部分是先不表达自己的想法,静静地陪着孩子。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帮着孩子复盘和总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值得表扬。 显而易见,后者的做法要比前者好很多。以为孩子也是“机会性”行为者,如果尝到一次甜头之后,就会无休无止地想要索取,如果一次机会都没有的话,也就不会做相关的尝试了。 严母慈父不会因为孩子的性别产生区分 无论是男娃娃的家庭还是女娃娃的家庭,都可以进行如此调整。母亲适当地提升自己的评判标准,绝不能因为是女孩子就降低标准。 毕竟女孩子长大走上歪路,后果就更加严重了。感情方面被欺骗还是小事,要是生命财产收到威胁,家长们就后悔去吧! 另外,就算是没有造成更多的影响,只是性格方面有些缺失的话,问题也很严重。情商不高就是一种表现,不被其他人欢迎,做什么事情都会举步维艰的。 今日话题: 在你的家庭中,是出于哪种教育模式呢?你是否赞成严母慈父呢?你能不能得到呢?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