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关于加拿大移民 https://www.immivisa.cn/h-col-105.html 作者丨张丰 疫情下的西安高新医院发生孕产妇流产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议论。尤其是此次涉事的西安高新医院,其产科被西安市确定为孕产妇风险人员省级定点医院。事后,经省、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认定该事件是一起责任事故;医院已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西安市纪委对省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特殊人群救治工作要求不到位和落实不到位的相关领导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 但是,在凌晨“西安发布”的官方通报中,并没有披露事情经过的原委。除去责成医院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安抚补偿等工作外;还责成医院积极反思和梳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隐患,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优化就诊流程。 卫健委的调查没有公布事情原委,但通报中的“反思和梳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隐患,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优化就诊流程”,是否意味着有关部门或高新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特殊人群救治工作流程没有采取灵活机制,导致防疫救治工作存在生命的隐患? 此前,在社交媒体上有一篇《漫长的冬夜》的文章,讲述了孕妇孙女士的遭遇。文章称,已怀孕八月的孙女士在元旦晚上感到肚子疼痛,但在目前的疫情状态下,只有少数医院可以看病,尽管警察为就医开展了协助工作,孙女士被送到西安高新医院;在医院门口却被拦下,因为手机上的核酸检测结果已经过了48小时。医院规定,只有48小时以内的阴性报告,才可以进院治疗。 在文章发布后,引发了网友对“孙女士之困”的关切;这种关切,源自对疫情漩涡中那些可能因政策刚性而受到忽视的生命的尊重。毕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事关生命,我们有理由期待更人性化、更弹性的防疫措施。 不管真相如何,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人群救治工作,需要更加柔性灵活的处理方式;尤其对于孕妇或心脏病等紧急患者,需要更加人性化的灵活机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毕竟,孕妇身上背负着两条生命,肚子里的孩子很有可能说生就生,心脏病患者随时可以停止心跳…… 在此之前,没有核酸,没法进医院;而要做核酸,又必须进医院——这是西安本轮疫情中很多“常规病人”遭遇的逻辑困境,被当地人称为“核酸检测死循环”。 还有一位叫“太阳花花花”的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同样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据称,该网友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在多方求助下,父亲于下午2点被送往医院,直到晚上10点40分才进入手术室。心梗在病发2小时内入院进行溶解治疗就可以缓解,这位网友的父亲由于错过时机,不得不进行手术。期间,她在网上更新自己的遭遇,最后一条动态这样写道:“耽误太久,抢救失败,我没有爸爸了。” 目力所及,相关脑溢血、心梗等突发疾病的求助,网上还有好几例。至于常见的肾透析患者看病难,反而可能因为不够紧急,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安疫情是武汉封城后最严重的一回。过去一年,南京、扬州、成都等城市都遭遇了程度不同的疫情,扬州也曾出现“封城”的管控措施,但西安仍然是武汉之后“最严重的”,不仅因为出现较严重的社区传播(确诊病例接近2000),还因为在封城措施方面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 在疫情初期,西安有关部门就发布了相关的就医指南,其中包括“网络问诊”等手段。但从患者在网上反映的情况来看,不少人的经历遭遇是医院联系不上,120也不能正常运营(许多资源投入到了抗疫中),因为交通管制,社会车辆同样无法运行。有几名网友反映,最终都是在警方的帮助下才能抵达。 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医疗系统“瘫痪”所造成的混乱,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伤害到了何等程度。 孙女士腹中的孩子和那位因心梗抢救不及时而去世的网友父亲,只是最极端的情况;他们所遭遇的悲剧提醒我们,西安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特殊人群救治工作,还有值得改善的地方。 从武汉开始,人们就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会给人的健康造成损害;但是,其他疾病如果救治不及时,同样会夺取人们的生命。在武汉漫长的封城中,人们仍然能找到“救命的缝隙”。比如,有朋友岳父摔伤骨折,他不但可以送到医院治疗,还可以每周去医院探望。然而西安推行的是更严厉的管控措施——虽然考虑到社区传播带来的疫情风险,这些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一律”的刚性措施,最终也堵住了市民突发疾病的“救命通道”:社会车辆一律管控,市民无法自行就医;全员核酸抽调大量医务人员,120无法正常运营;医院要求病人手持“48小时核酸”,而市民无法自己前往医院核酸,只能等待“全员核酸”通知…… 单看每一条“一律”,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所有的“一律”加起来,就可能堵塞了市民的“救命通道”,也给其他紧急情况带来了隐忧。 实际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办公室在2020年2月8日就发出过通知,要求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工作”,通知专门强调,“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保障助产机构、定点机构、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之间流程畅通、信息联通、转运有序”。 这个通知是在武汉疫情期间发布的,说明有关部门早就已经注意到孕妇和其他急症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一家孕产妇风险人员省级定点医院,发生这样的事件显然是不应该的。 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了改变:昨日下午,西安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明确要求防疫工作期间,任何医院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患者就诊;对于急危重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患者和孕产妇,开通服务电话、绿色通道,提供诊疗服务。知错就改是好事,但不能为了应对舆论而仅仅停在表态层面,更应该在往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真正落实到各个社会层面,让灵活有效的防疫救治工作能够更好地执行,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相信西安的疫情很快就会结束,人们会恢复往日的正常生活;但是,其他城市仍然不排除未来遇到“封城”应对疫情的可能。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有关部门在特殊人群的救治工作方面,需要采取灵活的变通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政策执行方面,不能过于死板刚性;救治流程和通道需要灵活应变,让救治工作能够迅速地有效运作。 否则,疫情防控本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若缺乏灵活变通的应急预案,防疫工作就很容易再度出现事与愿违的悲剧。 作者|张丰,专栏作家。曾创公号“中产生活观察”,现有公号“城市的地得”。 编辑|萧轶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风声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本文作者立场。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